我国食品加工机械起步较晚。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多差距,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食品机械产品与国际现代化水平的差距
①产品质量方面的差距。发达国家食品机械产品无论从内在质量还是外观质量都大大超过中国。内在质量差主要表现在产品生产率低、能耗大、寿命短、稳定性和可靠性差;外观质量差主要表现在造型不美和表面粗糙。而国内由于技术力量薄弱,现有食品加工机械的产品质量欠佳,如机器的工作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造成产品质量差的主要原因是采用的设计理论、设计手段、设计方法、制造技术和检测手段落后。此外,国内许多基础件本身质量不稳定,直接影响了产品整体的质量。
②产品品种方面的差距。发达国家食品工业发展很快,人民的饮食结构在不断变化,口味也在不断变化,这对食品市场的产品不断翻新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目前国外食品机械产品品种有3000多种,成套数量多,基本上可满足当前世界食品工业对食品机械的需要。我国食品机械产品的品种及成套数量都较少,只有1700种,远远满足不了当前我国食品工业对食品机械的需要。对于引进的机械设备吸收消化不够,许多机器仅是单纯的仿型,并未突出我国的特点;品种不全,缺少方便食品加工机械、连续自动生产线及传统风味食品的加工机械设备。新产品的开发目前还处于引进消化吸收的水平,特别是食品深度加工、综合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高新技术产品欠缺,不少食品工业急需的食品机械产品还需从国外进口。
③产品技术水平方面的差距。我国从事食品加工机械的专业人员较少,现有的大多数工程技术人员都是在近年内刚刚转向的,这需要有一个深化提高过程。另外,国内大多食品机械生产厂家属于中小型企业,设备落后,资金短缺,技术力量有待于加强。发达国家生产食品机械历史长,基础工业强,技术水平先进,如丹麦、瑞士、美国、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家。应用的高新技术有微电子技术、光电技术、挤压膨化技术、微波技术、真空技术、膜分离技术、超微粉碎技术、超临界萃取技术、超高压灭菌技术、低温杀菌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等。用高新技术装备的食品机械,增加了得率,减少了废弃物提高了生产率,降低了能源消耗,,保持了食品营养成分和风味,提高了食品品质。我国食品机械主要产品的60%处于发达国家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水平;20%处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水平;只有5%达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平。整体水平落后大约20年。
食品机械企业与国际现代化水平的差距
①企业科研水平方面的差距。关于食品加工机械方面的基础技术研究工作在我国尚未系统展开,如对食品物料的物理性质(特别是流变性)研究、食品加工机械动力参数的确定、食品原料的深度加工及综合利用等,因此用于指导实际生产的基础技术比较缺乏,而且机械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程度不高,对许多食品加工机械的设计与制造无章可循。而发达国家食品机械企业把科研队伍建设、企业基地建设放在至关重要的地位,科研开发费用占企业销售额的8%一10%。例如,意大利哥尔菲特公司总部有250名员工,生产人员和技术人员各占一半。该公司还拥有一流的科研和试验中心,拥有用计算机网络吸取和分析最新技术与信息的先进手段。而我国食品机械的科研与开发能力十分薄弱。大部分企业基本上没有自己的科研力量,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与市场经济相差较大距离,大部分科研的课题没能转化为生产力,没有形成带动科研与生产紧密结合的技术进步力量与运行机制。我国食品机械企业对科研投入平均不到销售额的1%,经费匮乏使得科研设备、试验检测仪器等手段十分落后,大部分食品机械产品只能停留在引进后消化吸收的水平。
②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方面的差距。零部件的精度、互换性得不到真正的保护。食品机械生产中使用的原材料、基础件质量差,产品所有的基础件多数由生产整机的企业自己制造,成本高、质量差、寿命短,直接影响整机产品质量。长期以来,企业的技术改造较多地关注扩大产品产量,而忽略了技术水平的提高。真正的市场竞争是技术水平的竞争,所以应当以高科技水平竞争的市场观念来指导食品机械企业的科研、生产、制造和销售。
企业市场信息与销售渠道方面的差距
当今是信息的社会。发达国家食品机械企业十分注重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管理,从中得出较为可靠的市场预测。大型企业均有自己的市场预测专业队伍,大、中、小型企业积极加盟各类协会或集团,以获取更多所需的信息,并通过协会和集团向全世界宣传本企业的产品。而我国食品机械企业的信息闭塞,缺乏必要的信息系统、行业内部的信息沟通、与院校和研究所的联系、与食品生产企业的联系以及对国内产品的了解,产品开发人员思路不开阔,产品设计还达不到国际先进水平。
总之,我国食品机械工业仍是典型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用人多、效率低、质量差,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因此,这与实现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存在巨大差距。
针对我国食品加工和食品机械行业与发达国家之间所存在的差距,未来的食品机械研制和开发应重点解决下列几个问题:
1. 提高食品机械与设备的卫生水平,探讨现代的外观造型设计,降低和消除噪声和有害物质的污染;
2. 儿童小食品大众化食品和快餐方便食品机械和生产线的研制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3. 新工艺、新结构和新材料的研究和应用;
4. 微机和程序控制在食品生产线和单机研制上的应用;
5. 食品机械与设备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研究和推广;
6. 为上述各项课题服务的基础理论研究,如食品机械工作载荷的确定、食品物料的物性研究、外观造形理论、食品机械微机控制的软件研究以及高效食品加工刀具等。
综上所述,我国未来的食品机械与设备应该以满足人民对食品的实际要求为前提,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具有我国特色的新型食品设备和生产线。
